A R P | 内网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include
概况
创新院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才招聘
平台链接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首页轮播
首页飘窗
全文检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十大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三亚院
改版分界线--以上是新网站栏目
旧版网站
搜索头尾
科研成果
院地合作
原网站栏目
更新内容
科普
科普2
建所60周年
飘窗内容
全文检索
工程中心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预览pdf
资源库
邮箱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食鱼防鱼毒

全世界的水域中约有鱼类3万多种,大部分均可食用,但约有600余种鱼的体内的某一部分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多加注意。鱼体内的毒性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
  肉毒:肉毒鱼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海域,这类鱼的肌肉和内脏中含有毒素,这些毒素主要是因为鱼吃下了含有生物碱的生物,这些生物碱对鱼类没有毒性,而人吃鱼后即会发生食物中毒。
  血毒:河鳗。黄鳗等的血含有毒素,加热可使其毒性物质分解,故应熟食。加工时要防止皮肤破损血毒进入人体。
  肝毒:鱼类的肝脏一般无毒性,但过量食用马较鱼、鲨鱼等鱼的肝脏也会引起中毒,因为鱼脉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
  胆毒:鱼胆中胆汁毒素的毒性很高,耐热耐酸,不易被酒精破坏,即使将鱼胆煮熟或冲服仍会引起中毒。常见引起鱼胆中毒的淡水鱼类有草鱼、鲤鱼、青鱼、白鲢、鲂鱼、鳙鱼等。
  豚毒:河豚鱼体内含有毒性物质河豚毒素,尤以卵巢、肝脏。肾脏、血液中含量多,毒性强,而眼睛、皮肤、鱼肉中的毒性则次之。每年春季河豚鱼产卵时毒性较强,6-7月产卵后则毒性减弱。
  水污染:工业废水中的汞、铅、镉、铬等重金属元素及高残毒的农药、鱼药能较长时间地残留于养殖水体环境之中,并使在此环境中生活的鱼类受到污染。人食用了这种污染色,轻则慢性中毒,重则危及生命。








 
Copyright 1996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Email:webmaster@scsio.ac.cn 电话:020-84452227(所办)传真:020-84451672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79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