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 P | 内网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include
概况
创新院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才招聘
平台链接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首页轮播
首页飘窗
全文检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十大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三亚院
改版分界线--以上是新网站栏目
旧版网站
搜索头尾
科研成果
院地合作
原网站栏目
更新内容
科普
科普2
建所60周年
飘窗内容
全文检索
工程中心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预览pdf
资源库
邮箱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2
高温下的生命奇迹

利学家发现,生活在海底火山口周围的管生软体虫——庞贝虫,具有耐高温的生存能力,其承受的温度范围,远远超过已知的其他任何一种多细胞生物体。因此,假如《微界吉尼斯大全》要为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动物开设一项记录的话,庞贝虫一定会脱颖而出,荣登傍首。

过去,人们一生认为,动物的耐热记录是撒哈拉大沙漠中的一种蚂蚁创造的,它们能在55℃的高温下寻找食物而庞贝虫的尾部,可以浸泡在温度高达81℃的水中,头部却丝毫不受这酷热环境的影响,生活仍很正常。

生物学家曾作出过这样的结论:生物体细胞中的膜状结构,如细胞核和线粒体,难以承受温度的骤变,其耐高温的极限是55℃。然而,生活在海底火山口周围的庞贝虫,否定了这一结论。庞贝虫不仅能耐81℃的高温,而且能离开炎热的管子,游到温度仅为10℃的海水中觅食。庞贝虫能够承受前后这样悬殊的温度,真是绝无仅有。

根据检测,在庞贝虫寄居的管内海水中,含有硫化物,还有诸如铅、镉、钴、锌、铜之类的重金属,其海水的高温以及化学成分的毒性,足以使许多动物致命,但庞贝虫也并未受到影响。原因是丝丝缕缕的共生菌在庞贝虫的背部形成了一层羊毛绒状的外套,它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排除有毒物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能从庞贝虫的共生菌中提取出酶,便可以用来清洁积存于人体的毒素,将为生物疗法开辟新的渠道。









 
Copyright 1996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Email:webmaster@scsio.ac.cn 电话:020-84452227(所办)传真:020-84451672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79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