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 P | 内网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include
概况
创新院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才招聘
平台链接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首页轮播
首页飘窗
全文检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十大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三亚院
改版分界线--以上是新网站栏目
旧版网站
搜索头尾
科研成果
院地合作
原网站栏目
更新内容
科普
科普2
建所60周年
飘窗内容
全文检索
工程中心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预览pdf
资源库
邮箱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2
海洋生物分布有规可循

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规律的了解很不充分。因此,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整个海洋水体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具有立体性,因而海洋生物的分布亦比陆生生物更具垂直分布的洋带性特点。海洋水体在200米深以下,海水温度、盐度等比较稳定,太阳光透射不到这个深度,也几乎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从洋面到洋底,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个区域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洋带,从200~1000米为海洋中层,主要有深海浮游动物,如章鱼、鲨鱼等,1000~5000米为半深海层,这里有一些形体扁平的海洋鱼类,如琵琶鱼、宽咽鱼、鳐鱼、叉齿鱼等,5000米以下为深海层,半深海层和深海层的鱼类大部分都有发光器官,以帮助它们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觅食和行动。由于海水压力随深度而增加,因此,深海鱼类都对高水压具有适应性,一定的鱼类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生活,不能在整个海洋深度范围内随意游动。深海的一些鱼类无法适应浅海区的低压力。反之,浅海区的一些鱼类亦不能适应深海区的高压力。某种鱼类只能通过调节体内的压力适应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水压力,即适应体内外压力的平衡。深海鱼类都属于冷水性鱼类。

在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一范围内,由于水、陆、气三界直接接触,受大陆和大气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一范围内的水体变化、流动是最活跃的,也是海洋生物种类最繁杂,数量最丰富的区域。在气候、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洋带性和环状洋带性特点。

纬度洋带性:由于太阳光因素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可大致分为暖水性海洋生物带,温水性海洋生物带和冷水性海洋生物带。在两个洋带之间的分界线不十分明显,有一个过渡带。这些洋带之间,往往一些种属生物逐渐减少,另一些则逐渐增加。一般来说,暖水性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但优势种不明显,温水性海洋生物种类较少,但由于中纬度沿岸海区海水营养较丰富,因而产量高;冷水性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很可观。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很广,但以南、北两极尤多,这可能是由于南、北两极恶劣的大陆自然环境迫使哺乳动物重返海洋,以获取食物和御寒。大型哺乳动物多分布在两极边缘地区,一方面由于海洋丰富的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另一方面因为体型大而更有利于抵御寒冷。在中高纬度的一些海洋鱼类,也有类似陆生动物迁徙那样的随季节洄游现象,冬季游向低纬度,夏季游向高纬度,这与觅食和适应水温有关。一些海鸟在追随鱼群洄游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迁徙现象。

沿海岸环状洋带性:海岸线是水、陆、气三界的接触线。大陆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大气运动推动海浪搅动海水,阳光可直接照射到海底,因此沿海岸的海洋生物特别丰富。据80年代的有关统计,世界沿海大陆架水域面积仅占海洋面积的7.6%,但那里的捕鱼量却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80%。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首先应考虑沿海岸的海面开发。沿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有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草场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以及沿岸、内,湾生态系统等。

沿洋流环状洋带性:世界海洋的洋流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分别形成了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南大洋则形成了绕极环流。在洋流经过的海区和两侧,往往有较丰富的海洋生物分布,这样就形成了沿洋流的环状洋带性。通常,生活在暖流区的海洋生物属于暖水性海洋生物,或温水性海洋生物;生活于寒流区的海洋生物则属于冷水性或温水性海洋生物。生活于寒暖流交汇处的海洋生物最为丰富,既有冷水性海洋生物,又有暖水性海洋生物和温水性海洋生物。因此,寒暖流交汇处一般都成为较大的渔场。另外,上升流区亦是海洋生物丰富的洋区,形成独特的上升流生态系统。

真光层垂直洋带性: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的浅层海水体,具有一定的垂直洋带性特点:海水表层是海洋浮游生物,中层是各种游泳生物,底层是底栖生物。在这一水层热带浮游生物种类多,每个种类的数量少,寒带浮游生物的种类少,每个种类的数量多,温带浮游生物介于两者之间,各类浮游生物一般还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依据“最适宜光度法则”昼沉夜浮,生活在光度对其生命活动最为适宜的水层里,而底栖生物一般较喜欢在黑暗环境下栖息、生活。

海洋生物除了上述具有洋带性分布的特征外,还有非洋带性的分布。如在岛屿周围,暗礁浅海区,深海平顶山顶部,火山岛附近,海底热泉、温泉附近等,由于有较丰富的养分和栖息地,往往形成海洋生物资源富集区。

由此可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气候、环境、阳光、海水温度、盐度、养分、压力、洋流、栖息地等。








 
Copyright 1996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Email:webmaster@scsio.ac.cn 电话:020-84452227(所办)传真:020-84451672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79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