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 P | 内网办公平台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include
概况
创新院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生教育
学术出版物
信息公开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人才招聘
平台链接
专题栏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首页轮播
首页飘窗
全文检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十大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三亚院
改版分界线--以上是新网站栏目
旧版网站
搜索头尾
科研成果
院地合作
原网站栏目
更新内容
科普
科普2
建所60周年
飘窗内容
全文检索
工程中心
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预览pdf
资源库
邮箱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2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海洋文学

郑和下西洋活动,大大促进了明代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不论在文学创作的体裁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拓展,进而有力地促进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是继宋元海洋文学发展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一、郑和下西洋促进明代海洋文学创作体裁的多样化

郑和下西洋以及相关的航海故事、传说,都成为小说、笔记、歌赋、戏剧、碑文等文学创作体裁的内容。

1. 小说。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生动描述了郑和一行下西洋的过程,其中虽穿插了许多神魔故事和奇闻逸事,但也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第五十回塑造的王景弘是一个精于航海技术、指挥若定的航海家形象。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塑造成为海洋之子,他诞生于海中仙山,又漂洋过海寻仙求道。《西游记》还影响了明代其他涉及海洋活动的小说创作,如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写八仙大闹东海龙宫。小说还有吴还初《天妃济世出身传》、朱鼎臣《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等。

2. 笔记。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等描述了海外异域地理、风情、习俗、物产。

3. 歌赋。史璇的《蚕沙口天妃诗》描写的是渔农兼营的沿海渔村祭祀海神妈祖的情景。明宣宗朱瞻基为表彰王景弘在科学航海技术和促进中国与海外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所作出的贡献,专门写下《赐太监王景弘》诗。明郑怀魁《海赋》廖廖数句,勾勒出明代中国海船之雄姿,可见海外贸易之盛和造船技术之高超。

4. 戏剧。赵琦美辑《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奉天命三保下西洋》《争玉板八仙过海》《贺万岁五龙朝圣》三部杂剧钞本,反映了明代末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价值取向,明显受到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航海事业先进发达、海上交通贸易繁荣鼎盛的影响。

5. 碑文。永乐十四年,郑和、王景弘在南京仪凤门外的天妃宫中竖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宣德五年,郑和等在太仓天妃宫建一石碑,名曰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宣德六年,郑和、王景弘等在福建长乐南山寺竖一碑刻,曰《天妃之神灵应记》,从上述三块碑文记载,可以看出郑和七下西洋海上航行之凶险,但同时也领略到明初中国造船航海所具有的世界领先技术。

二、郑和下西洋拓宽了明代海洋文学的创作题材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进一步打开国门,展示了海外交通所带来的异国文化和风俗民情,拓宽了明代海洋文学的创作题材。

1. 航海技术。在明代的海洋航行中,量天尺等都是航海者常用的测星仪器,在航海诗篇中不时看到有关的记载,如嘉靖《太仓新志》卷四载:“鲛印兼斤传海上,海人一尺立阶前。”钱炘和《海运纪事诗》云:“麟风威仪济世才,群公妙策借衡裁。”陶澍编的《海运诗编》曰:“云旗背指鹰游道,水平尺量鹤咀船。”这里的“海人一尺立阶前”“群公妙策借衡裁”“水平尺量鹤咀船”,正是对明代航海测星仪器的形象描写。明成化十五年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副张祥册封琉球国王尚真,李东阳分别赠诗,其中“南船去日占风信”“北阙归时望斗杓”指出海上航行的海船以北斗星为参照。

2. 海洋贸易。郑和率舰队下西洋时,许多中国海商随其前往南洋从事商业贸易,或者循其海路远航通商。明凌蒙初《拍案惊奇》中的《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描述了明代日益兴盛的海外贸易。明末私人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福建的漳州月港成为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何乔新咏福建诗:“危樯巨舶昼纵横,海上时闻鼓角鸣。”展示出一幅沿海对外贸易繁荣兴盛的画卷。

3. 海外关系。明成化十五年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副张祥前往册封琉球国王尚真,李东阳分别赠诗曰:“琉球东望海门开,圣代提封亦壮哉。”明成化十七年给事中林恒往暹罗国对其王行册封礼,大学士杨一清赠诗曰:“百年文轨万方同,地尽暹罗古未通。”正德六年编修湛若水往安南册封其王,李东阳赠若水诗曰:“圣朝荒服尽冠缨,岭外安南旧有名。”上述诗篇所咏均反映出明代时海外的琉球国、暹罗国、安南国、占城国等国家与中国的番属国关系。

4. 文化交往。明正统七年,倭使普福《被获叹怀诗》写倭使浮海行程三千里来上国中原,看到的是“处处朱门花柳巷”,但心系老母归心似箭。倭人能以汉文作诗者颇多。占城国人多有能词翰者,如《近峯闻略》中《初发》道出了占城人既向往中国又思归故乡的心情。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率其妻子酋长来朝,知州甯和《苏禄王墳诗》表达对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不远万里航海来朝的赞扬。

5. 海洋神灵。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载:下西洋使者“涉海洋,经浩渺,飓风黑雨,晦冥黯惨,雷电交作,洪涛巨浪,摧山倒岳。”“乃有神人飘云之际,隐显挥霍”“已而烟消霾霁,风浪帖息,海波澄镜,万里一碧。”生动描绘出远洋航行所遇到的险恶的自然环境,反映了航海人对海神的崇拜和信仰。

6. 海外风物。明陈恭尹《扶胥观日出歌》形象描绘出一幅太阳升起瞬间的海洋景色变化。明弘治三年王弼任福建兴化知府,曾作《海上点兵观海有作》,描写大海远处一片海水蒸发的雾气中依稀见到的岛屿是小琉球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十四回叙及罗斛国风俗,《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写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西梁女国等,均受马欢、费信之书的影响。

7. 海防意识。明嘉靖年间,唐顺之得友人所赠一把日本宝刀,作《日本刀歌》,诗人借咏日本刀抒发对边关海防建设的关注之情。鉴于明代倭患频频,诗人疾呼“昨夜三关又闻警”,谁能“一斩单于颈”。明天启四年福建巡抚南居益抵达厦门巡察军务,作《视师中左所》诗二首,连横说第二首诗“言澎湖之险要。‘有山’‘无地’两句,可作一篇防海论。”








 
Copyright 1996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Email:webmaster@scsio.ac.cn 电话:020-84452227(所办)传真:020-84451672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079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