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亥姆霍兹药物科学研究所Rolf Müller 教授与山东大学张友明教授来访
6月14日,应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张长生研究员邀请,德国亥姆霍兹(Helmholtz)药物科学研究所Rolf Müller 教授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友明教授到南海海洋所访问。LMB科研人员及研究生50余人参会,报告会由所长助理张长生研究员主持。
Rolf Müller作了题为“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is from Myxobacterial Secondary Metabolites”的报告。相对于青霉真菌和链霉菌而言,粘细菌(Myxobacteria)是目前研究较少的一类微生物资源。他用视频和多幅精美图片,向大家生动地展示了粘细菌(Myxobacteria)的形态特征和粘细菌捕食其它细菌的过程。利用基因组挖掘技术从Myxococcus sp. SBCy9270 菌株中发现的新Cystobactamids衍生物对革兰氏阴性病原菌铜绿假单孢菌、耐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肠杆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和新药开发公司合作进行临床前研究工作。从粘细菌中发现的α-吡喃酮类化合物Corallopyronin A是一种新的抗丝虫抑制剂,目前也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发现的Cyclohexylgriselimycin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在大鼠肺结核模型上进行的动物实验优于利福平和异烟肼。Müller教授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向他请教。
张友明作了题为“Red/ET同源重组技术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讲解了他在1998年所发明的Red/ET同源重组技术(Nature genetics,1998)的优势和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开发的新技术ExoCET(直接克隆法,Nature Biotechnology,2012)。直接克隆法无需构建文库,一步就能得到完整的基因簇,是从细菌、酵母、甚至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克隆大片段DNA的理想方法。他展示了应用Red/ET技术和ExoCET技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欢迎大家去实验室学习以上技术。
Rolf Müller 教授是德国科学院与工程院双院院士,德国亥姆霍兹(Helmholtz) 药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德国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副主任。迄今为止,他已经发表同行评议学术论文将近300篇(包括Science, Nat. Chem. Biol., Nat. Biotech.,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等国际权威刊物),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0次。Rolf Müller 院士不仅科学研究成果卓著,同时也是德国政府高层次科技顾问。
张友明教授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在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Protocols, PNAS,Genes& Development 等杂志上共发表论文110多篇,总影响因子大于650,总引用指数大于10400次,拥有11项国际发明专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