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提出“反向印度洋水团”的概念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模式与海洋动力研究团队结合前人观测现象首次提出“反向印度洋水团”这一概念,推进了人们对于印尼贯穿流以及印尼海局部环流的认识。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 

  “反向印度洋水团”是指从印度洋通过翁拜海峡和帝汶海峡等ITF重要的出口海峡反向进入印尼海的水团,该水团携带印度洋水团属性,且运动方向与ITF相反。基于模拟性能优越的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海-热带印度洋海洋数值模式结果,结合拉格朗日粒子追踪实验,首次对反向印度洋水团的来源、归宿以及该水体对印尼海温、盐、密度贡献等科学问题进行了全面量化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爪哇海潜流和卢文潜流为该水团的主要来源;该水团进入印尼海经混合后会有大概一半的水体进入太平洋,最终汇入北赤道逆流和北赤道中层流,另外一半水体汇入ITF再次返回印度洋;该水体使印尼海温度降低、盐度和密度增大。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印太交汇区海洋物质能量中心形成演化过程与机制和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共同资助完成。 

  相关论文信息:Liang, L. L., & Xue, H. J. (2020) The Reversal Indian Ocean Water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7, 9 

  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29/2020gl088269 

通过翁拜海峡和帝汶海峡(c)的反向印度洋水团的来源(ab)和归宿(def):水团在各个断面位置及量值分布展示图。


附件下载:

本网站及其文字内容归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他用。